為進一步發揮工業設計賦能制造業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引領作用,加快深圳制造向深圳智造、深圳創造升級,推動工業設計國際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創新發展,彰顯深圳設計產品的舒適體驗感、濃郁科技感和厚重文化感,打造“美好生活 深圳創造”區域品牌,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措施。
一、發展壯大“深圳創造”市場主體
(一)壯大工業設計中心隊伍。加快培育一批創新能力較強、特色鮮明、管理規范、業績顯著、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工業設計中心,強化工業設計中心的關鍵引擎作用,支持工業設計中心提升綜合設計、綠色設計服務能力,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工業設計中心梯度培育體系,對經認定為國家級、省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的,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最高資助上限分別為300萬元、100萬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二)支持培育設計驅動型企業創新發展。充分發揮工業設計創新引領作用,支持企業將設計部門從“戰術執行者”升級為“戰略驅動者”,推動設計創新滲透到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等各環節,打造更多彰顯科技、連接情感、弘揚文化的國潮新品、熱銷單品。對促進設計成果產業化明顯的設計驅動型企業,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100萬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三)大力培育建設工業設計研究院。鼓勵制造業企業聯合設計機構、高等院校等共建工業設計研究院,提高工業設計研究院基礎研究能力和產業鏈協同設計水平。對經認定的省市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2000萬元。對經認定的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3000萬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二、推動“深圳設計”走向國際
(四)支持舉辦高水平國際化工業設計活動。支持社會組織和企業創辦、舉辦高水平國際化工業設計活動,持續提升活動知名度、專業度和美譽度,強化深圳工業設計國際品牌形象,創新獲獎作品成果轉化機制。對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設計活動項目,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300萬元。對特別重大的工業設計活動項目,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報請市政府批準后給予資助。(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五)深化工業設計國際合作。充分發揮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優勢,加強與港澳工業設計創新資源的對接,鼓勵港澳工業設計大師、青年工業設計師在深設立創業空間、工作室。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工業設計領域的交流合作,鼓勵有實力的制造業企業與國際設計團隊合作研發適合國際市場的產品。(責任單位:前海管理局、河套發展署,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保障局,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六)厚筑國際化工業設計文化底蘊。深入挖掘深圳工業文化內涵,把工業文化建設作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以工業文化塑造深圳工業國際“新形象”。鼓勵企業通過數字化、可視化、互動化、智能化改造,建設以沉浸式體驗、定制化服務為核心的知名工業旅游資源點、工業博物館等工業文化載體。對工業文化傳播效果顯著的,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300萬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教育局,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七)培育引進國際一流工業設計人才。加快構建更加多元化的工業設計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國際工業設計人才集聚高地。鼓勵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工業設計人才,鼓勵工業設計人才參與職稱評定,鼓勵社會機構、高校院所和企業聯合建設工業設計人才職業培訓基地,加快構建創新型、技術型、知識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隊伍。支持深圳工業設計人才參評國內外知名設計獎項,對獲獎企業或設計師,視獲獎項目的專業化、產業化和影響力等情況,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才工作局、市人力資源保障局、市教育局)
三、以工業設計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八)推動工業設計與戰新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充分發揮工業設計與技術創新高度耦合關聯特性,積極推動工業設計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深度互融,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向價值鏈高端環節延伸。重點聚焦電子信息、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與儀器、低空經濟、機器人等領域,將工業設計貫穿于需求研究、品牌戰略、制造生產、營銷流通、消費使用等全生命周期過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技術領先向技術與服務雙領先升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九)助力未來產業創新突破。面向智能機器人、腦科學與腦機工程、深地深海等未來產業方向,鼓勵各類工業設計主體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所、科技領軍企業的合作,通過共建實驗室、協同推進核心技術攻關等方式,增強前沿設計供給能力,構建“技術-產品-場景”體系,助推未來產業加速發展,構筑經濟發展新動能。(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創新局,前海管理局,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十)加快傳統優勢產業升級發展。推動工業設計在傳統優勢產業中融合運用,促進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發展,以工業設計再造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新動能。重點聚焦服裝、家具、黃金珠寶、鐘表、眼鏡、皮革等領域,持續強化工業設計在集成創新、時尚高端化等領域的引領作用,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從規模、速度的外延式增長向設計、技術、質量、品牌、服務的內涵式增長升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十一)助推中小企業加速發展。支持工業設計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系統性工業設計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推進產品差異化、品牌個性化。為中小企業提供培訓服務,引導中小企業將工業設計理念貫穿到研發、生產、管理、營銷、售后的全過程,提升企業品牌美譽度、產品和服務附加值。(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中小企業服務局)
四、強化更高品質的工業設計要素支撐
(十二)布局“功能專區+特色園區”。加快完善產業空間布局,積極推進工業設計集聚發展。鼓勵在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中劃分“工業設計功能專區”,強化對制造業企業的設計創新引導。支持各區建設工業設計特色園區,集聚工業設計企業,構建工業設計產業生態體系。開展工業設計特色示范園區認定,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能力突出、機制高效有力的工業設計園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前海管理局、河套發展署,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十三)搭建智能設計要素共享平臺。大力培育面向工業設計領域的人工智能工具和產品,支持“人工智能+工業設計”大模型開發訓練與應用。支持建立開放共享的工業設計通用數據庫以及具有特色的行業數據庫,提升數據挖掘、分析、轉化、表達的水平。支持企業、院校、行業協會等打造智能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對智能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300萬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工智能產業辦)
(十四)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工業設計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嚴厲打擊工業設計領域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探索建立工業設計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促進知識產權創造保護。支持工業設計企業高水平“走出去”,指導工業設計企業、設計師積極提交《專利合作條約》(PCT)和《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保存海牙協定》國際專利申請,強化海外專利布局。(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十五)拓寬市場融資渠道。鼓勵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對擁有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的工業設計企業,積極給予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信貸支持。鼓勵風險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天使基金等機構投資工業設計企業。支持有條件的工業設計企業通過上市、掛牌、發債等方式融資。(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
五、保障措施
(十六)加強工作組織協調。強化市區聯動和部門協同,研究工業設計領域的重大事項、協調解決重點問題,加快形成資源共享、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鼓勵各職能部門、各區研究出臺配套政策,加大對工業設計的扶持力度。(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及各相關部門、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十七)健全統計監測機制。強化與統計部門的協同合作,積極開展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監測、分析工作,建立完善的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跟蹤監測和激勵機制,準確把握行業動態、預測發展趨勢。(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十八)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充分發揮工業設計領域相關行業協會組織作用,協助開展調查研究、監測分析、標準制定,組織舉辦工業設計重大活動,開展技術和管理交流、人才培訓工作,促進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和應用,建立完善行業自律性管理約束機制,規范企業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借助工業設計領域專家、智庫智慧,為深圳工業設計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六、附則
本措施自2025年X月X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具體解釋工作由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承擔。本措施所需資金由市級層面保障,各區負責保障本區自行出臺的配套政策。
附件2
關于《深圳市關于促進工業設計創新發展 提升工業設計賦能產業發展能力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的起草說明
為進一步發揮工業設計賦能制造業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引領作用,加快深圳制造向深圳智造、深圳創造升級,推動工業設計國際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創新發展,彰顯深圳設計產品的舒適體驗感、濃郁科技感和厚重文化感,打造“美好生活 深圳創造”區域品牌,我局研究起草了《深圳市關于促進工業設計創新發展 提升工業設計賦能產業發展能力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現就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進一步完善我市工業設計創新發展支撐體系,培育工業設計骨干領軍企業和領軍人才,促進我市工業設計高質量發展,2020年5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府辦規〔2020〕6號),旨在更好地發揮工業設計對我市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引領作用。鑒于《關于進一步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府辦規〔2020〕6號)已實施近四年,且工業設計行業的發展環境和發展重點已發生新變化,為此,我局牽頭起草了《深圳市關于促進工業設計創新發展 提升工業設計賦能產業發展能力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通過更加符合工業設計創新發展需求的政策舉措,積極推動工業設計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起草過程
為保障政策措施符合產業及企業發展實際,增強企業政策獲得感,更好賦能制造業發展,我局深入研究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工信部政法〔2023〕93號)、《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工業設計賦能廣東行動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粵制造強省〔2022〕30號)等國家、廣東省關于工業設計的重要政策文件和相關要求,開展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府辦規〔2020〕6號)政策績效評價工作,并調研了部分企業,充分了解當前工業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企業技術創新、市場業務布局、轉型動態、存在問題和訴求等情況,以及對現行政策的意見建議。
三、政策內容
《若干措施》以提升工業設計創新能力為導向,進一步發揮工業設計賦能制造業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引領作用,加快深圳制造向深圳智造、深圳創造升級。《若干措施》共十八條,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一)發展壯大“深圳創造”市場主體。一是壯大工業設計中心隊伍。對經認定為國家級、省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的,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最高資助上限分別為300萬元、100萬元。二是支持培育設計驅動型企業創新發展。對促進設計成果產業化明顯的設計驅動型企業,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100萬元。三是大力培育建設工業設計研究院。對經認定的省市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2000萬元。對經認定的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3000萬元。
(二)推動“深圳設計”走向國際。一是支持舉辦高水平國際化工業設計活動。對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設計活動項目,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300萬元。對特別重大的工業設計活動項目,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報請市政府批準后給予資助。二是深化工業設計國際合作。加強與港澳工業設計創新資源的對接,鼓勵港澳工業設計大師、青年工業設計師在深設立創業空間、工作室,鼓勵有實力的制造業企業與國際設計團隊合作研發適合國際市場的產品。三是厚筑國際化工業設計文化底蘊。對工業文化傳播效果顯著的,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300萬元。四是培育引進國際一流工業設計人才。支持深圳工業設計人才參評國內外知名設計獎項,對獲獎企業或設計師,視獲獎項目的專業化、產業化和影響力等情況,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
(三)以工業設計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推動工業設計與戰新產業融合創新發展。重點聚焦電子信息、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與儀器、低空經濟、機器人等領域,將工業設計貫穿于需求研究、品牌戰略、制造生產、營銷流通、消費使用等全生命周期過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技術領先向技術與服務雙領先升級。二是助力未來產業創新突破。面向智能機器人、腦科學與腦機工程、深地深海等未來產業方向,鼓勵各類工業設計主體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所、科技領軍企業的合作,通過共建實驗室、協同推進核心技術攻關等方式,增強前沿設計供給能力,助推未來產業加速發展。三是加快傳統優勢產業升級發展。重點聚焦服裝、家具、黃金珠寶、鐘表、眼鏡、皮革等領域,持續強化工業設計在集成創新、時尚高端化等領域的引領作用,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從規模、速度的外延式增長向設計、技術、質量、品牌、服務的內涵式增長升級。四是助推中小企業加速發展。支持工業設計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系統性工業設計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推進產品差異化、品牌個性化。為中小企業提供培訓服務,引導中小企業將工業設計理念貫穿到研發、生產、管理、營銷、售后的全過程。
(四)強化更高品質的工業設計要素支撐。一是布局“功能專區+特色園區”。鼓勵在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中劃分“工業設計功能專區”,支持各區建設工業設計特色園區,開展工業設計特色示范園區認定,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能力突出、機制高效有力的工業設計園區。二是搭建智能設計要素共享平臺。支持企業、院校、行業協會等打造智能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對智能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按照不超過項目審定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300萬元。三是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嚴厲打擊工業設計領域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探索建立工業設計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指導工業設計企業、設計師積極提交《專利合作條約》(PCT)和《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保存海牙協定》國際專利申請。四是拓寬市場融資渠道。鼓勵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對擁有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的工業設計企業,積極給予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信貸支持。鼓勵風險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天使基金等機構投資工業設計企業。支持有條件的工業設計企業通過上市、掛牌、發債等方式融資。
(五)保障措施。一是加強工作組織協調。強化市區聯動和部門協同,研究工業設計領域的重大事項、協調解決重點問題。鼓勵各職能部門、各區研究出臺配套政策,加大對工業設計的扶持力度。二是健全統計監測機制。強化與統計部門的協同合作,積極開展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監測、分析工作,建立完善的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跟蹤監測和激勵機制。三是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充分發揮工業設計領域相關行業協會組織作用,協助開展調查研究、監測分析、標準制定,組織舉辦工業設計重大活動,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借助工業設計領域專家、智庫智慧,為深圳工業設計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六)附則。對《若干措施》實施有效期限進行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