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申報條件和計劃類別
第七條 申報項目須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一)申報單位是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別合作區,下同)注冊的企事業單位獨立法人、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
(二)申報項目的實施地應在深圳市,技術改造投資補貼和技術裝備及管理智能化提升項目可以在申報主體位于廣東省內的非法人分支機構實施,但該分支機構的企業所得稅須按規定由總機構匯總申報,按稅收規定比例進行分配在深圳就地繳納。
(三)申報項目所屬產業不屬于國家、省、市產業導向目錄中的禁止類和限制類,且申報項目不屬于政府投資建設項目;
(四)技術改造項目按《深圳市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備案管理實施辦法》(深經貿信息規〔2017〕3號)規定在市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備案系統中備案;
(五)申報單位守法經營,具備實施申報項目所需的資金、人員、場地、設備等主要條件保障;
(六)申報單位提交的經營數據應與報送市統計部門的數據一致;
(七)項目及項目投入不得在同級政府資金中多頭申報。
第八條 企業技術改造扶持計劃
(一)
技術改造投資補貼項目
1.資助方向:支持企業為擴大再生產,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模式,開展對生產制造環節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能力進行改造升級的項目;支持以安全、綠色、環保、節能、節水為目的的技術裝備改造及生產環境改造項目。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向研發、設計、制造、營銷、服務等全流程延伸,重點支持深度運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互聯網+協同制造、制造工藝系統和管理系統的智能化改造項目。
2.申報條件:
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且有實際生產制造環節,申報項目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屬于 B 類(采礦業)、C 類(制造業)、D 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行業分類代碼在0610至4690之間。
3.資助標準:事后資助。單個項目按照不超過申報單位上年度實際完成技術改造投資額(含制造及配套環節投入)的10%給予資助,且年度資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其中對固定資產投入的資助比例不少于80%,在非法人分支機構實施的項目,其資助金額不超過資助的投入所屬年度該分支機構當年按規定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
4.評審方式:專項審計。資助計劃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和專項審計結果確定。
(二)
技術裝備及管理智能化提升項目
1.資助方向:鼓勵企業運用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現有裝備和管理方式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更新和改造,支持開展以裝備互聯互通、關鍵工序智能化改造、關鍵崗位機器換人、生產過程和管理手段智能化控制為核心的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及柔性化生產等項目建設。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且有實際生產制造環節,申報項目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屬于 B 類(采礦業)、C 類(制造業)、D 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行業分類代碼在0610至4690之間。
(2)申報項目上年度已完成智能化改造投資不少于500萬元。
3.資助標準:事后資助。單個項目按照不超過申報單位上年度實際完成技術改造投資額中智能化改造部分(含制造及配套環節投入)的20%給予資助,且年度資助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其中對固定資產投入的資助比例不少于70%,在非法人分支機構實施的項目,其資助金額不超過資助的投入所屬年度該分支機構當年按規定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
4.評審方式:專項審計與專家評審相結合,專項審計負責確定項目的實際投入,專家評審確認項目的智能化效果及可納入智能化改造的投入清單,資助計劃根據專項審計和專家評審,結合年度資金規模確定。
(三)
重大項目獎補
1.資助方向:支持符合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制造、時尚制造、安全制造等重點發展方向的重大工業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總投資額5億元以上(含5億元)的工業項目,或總投資額1億元以上(含1億元)的技術改造項目,項目投資額可納入市統計部門工業投資類別統計;
(3)申報項目已納入深圳市重大工業項目庫管理,且已列入《市重大工業項目名錄》,并按要求及時更新項目庫中的相關信息;
(4)申報項目的投資進度不低于20%;
3.資助標準:事中資助。單個項目按照不超過項目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0%給予同步資助,且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資助的固定資產投資最長可追溯至項目申報前2個年度)。資助金額按資助標準,采取分期核算經專項審計后分段撥付方式操作,每期撥付金額根據當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占固定資產計劃總投資比例確定,撥付期最長不超過3年(從首次資助當年度算起)。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根據專項審計結果確定,如審計結果與項目申報單位向市統計部門申報的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不符,按就低原則確定。
4.評審方式:對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專家評審,專家評審通過的組織專項審計。資助計劃按評審分數擇優資助原則,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專家評審、專項審計結果以及項目進度比例測算確定。后期撥付按實際審計投資進度確定,若最終審計項目總投資規模不符合項目申報條件,受資助單位應退回全部已撥付資金。
(四)產業鏈垂直整合項目
1.資助方向:支持制造業龍頭企業牽頭實施產業鏈垂直整合提升改造,對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在關鍵技術研發、設計、產品中試、生產制造、應用示范、檢驗檢測等生產制造全鏈條相關環節,因新建、改建和擴建產能而發生的設備購置、制造環境改造及配套改造等項目建設,按對應投資主體給予資助。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參鏈企業不少于3個(含3個),且全鏈條技術改造項目的投資總額不少于5000萬元;
(3)在建項目的投資進度不少于20%。
3.資助標準:事中資助。按照不超過全鏈條項目投資總額的20%(包括制造及配套環節投入),分別對牽頭企業和各改造節點對應的投資主體給予資助,各項目投資額之和為全鏈條項目的投資總額,其中對全鏈條項目固定資產總投入的資助不少于70%,全鏈條項目按照最長3年資助,年度資助額最高不超過1500萬元,資助額按項目已投資進度經專項審計后分段撥付,撥付期最長不超過3年(從首次資助當年度算起)。
4.評審方式:對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專家評審,專家評審通過的組織專項審計。資助計劃按評審分數擇優資助原則,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專家評審、專項審計結果以及項目投資進度比例測算確定。后期撥付按實際審計投資進度確定,若最終審計項目投資規模不符合申報條件,受資助單位應退回全部已撥付資金。
(五)
技術改造投融資補貼項目
1.資助方向:引導社會資本投向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對企業利用銀行貸款和通過融資租賃方式進行技術改造的,給予貸款貼息或融資租賃補貼。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申報單位與在深圳的銀行簽有貸款合同,或與融資租賃機構簽有融資租賃合同。
3.資助標準:
(1)貸款貼息。對已經取得在深圳設立的銀行或銀行分支機構所發放的貸款,按照單個項目不超過固定資產投資額70%的貸款金額和不超過當年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基準利率,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貼息,貼息年限最長3年;
(2)融資租賃補貼。對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購置先進適用設備的,按照5%的融資租賃利率給予補貼,計息期最長不超過3年,單個項目資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且不超過企業的融資成本。
4.評審方式:專項審計。資助計劃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和專項審計結果確定。
(六)上市公司本地改造提升項目
1.資助方向:引導在國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上市的深圳企業,將其在資本市場上所募資金投資在深圳實施的工業或技術改造項目。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申報單位在國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其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主體與申報單位為同一主體;
(3)項目投資額需納入市統計部門工業或技術改造投資類別統計;
(4)所報項目與申報單位所募集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建設內容一致(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公告、資金使用公告及投資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能明確反映出所籌資金與申報項目直接對應);
3.資助標準:事后資助。單個項目按照不超過項目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0%給予資助,且資助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資助的固定資產投資最長可追溯至項目申報前2個年度)。
4.評審方式:對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專家評審,專家評審通過的組織專項審計。資助計劃按評審分數擇優資助原則,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和專項審計結果確定。
第九條 質量品牌雙提升扶持計劃
(一)
企業質量品牌提升項目
1.資助方向: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企業為打造品牌在國內和國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開展的品牌提升項目建設,包括:品牌規劃設計、品牌營銷推廣、品牌渠道建設、品牌專業會展、國際品牌收購與合作等;支持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先進質量工具導入等項目建設。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申報單位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不少于1億元;
(3)上年度質量品牌提升投入不少于100萬元;
(4)至少擁有一個自主注冊商標或授權的商標(授權和被授權公司均在深圳市依法注冊,且授權公司對被授權公司控股大于50%);
3.資助標準:事后資助。單個項目按照不超過上年度申報單位質量品牌提升項目實際投入總費用的30%給予資助(包括:與打造品牌相關的設計、策劃、營銷、推廣、渠道建設、專業展會、市場調查、媒體宣傳、資料印制、國際品牌收購、購買境內外品牌專業機構服務等費用,以及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先進質量工具導入、質量咨詢、質量人才培訓等費用支出),項目年度資助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每個申報單位最多可連續3年獲得資助。
4.評審方式:專項審計。資助計劃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和專項審計結果確定。
(二)質量品牌公共服務項目
1.資助方向:支持行業協會、質量品牌機構等組織開展的質量和品牌的管理體系建設、品牌優化和推廣、品牌國際化建設、人才培養、專業會議、論壇、展覽、媒體宣傳等公共服務項目。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上年度申報單位的質量品牌公共服務投入不少于50萬元;
3.資助標準:事后資助。單個項目按照不超過上年度申報單位質量品牌公共服務實際投入總費用(包括:品牌活動組織費用、品牌培育費用、品牌宣傳推廣費用、品牌國際交流合作、品牌人才培訓費用等)的30%給予資助,資助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4.評審方式:專項審計。資助計劃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和專項審計結果確定。
(三)國家級質量品牌榮譽獎勵
1.資助方向:上年度獲得“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或“全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集聚建設試點示范區”等國家工業主管部門頒發的國家級質量品牌榮譽稱號。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申報單位須取得工信部等國家工業主管部門頒發的質量或品牌領域的獎勵證明文件。
3.資助標準:獎勵。對上年度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的,每個獎勵100萬元。
4.評審方式:無需評審。憑國家工業主管部門頒發的有效文件申請。
第十條 企業技術中心扶持計劃
(一)
企業技術中心組建項目
1.資助方向:支持經認定的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開展創新能力建設,對企業技術中心在組建(技術中心創建)過程中,在研發、檢測、試驗、管理等環節的項目投入給予資助。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申報單位為深圳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所在單位;
(3)申報組建項目須在取得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資格(以市工業主管部門發布的認定文件日期為準,稱為T日,下同)后2年內提出;項目投入的資助時間自T日前2年起至企業提出申請之日止,最長不超過T日后1年,組建項目只能資助1次。
3.資助標準:事后資助。按照不超過項目實際總投資額(含研發、檢測、試驗、管理等投入)的20%給予資助,且對儀器設備投入的資助比例不低于資助總額的50%,組建項目最高資助500萬元。
4.評審方式:專家評審和專項審計,資助計劃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和專項審計結果確定。
(二)企業技術中心提升項目
1.資助方向:支持經認定的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持續開展創新能力建設,對企業技術中心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過程中,在研發、檢測、試驗、管理等環節的項目投入給予資助。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申報單位為深圳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所在單位;
(3)申報提升項目須在T日的1年后提出,項目投入的資助時間自T日后1年起至企業提出申請之日止。
3.資助標準:事后資助。按照不超過項目實際總投資額(含研發、檢測、試驗、管理等投入)的20%給予資助,且對儀器設備投入的資助比例不低于資助總額的50%,提升項目單一企業的最高資助額為500萬元。
4.評審方式:專家評審和專項審計,資助計劃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和專項審計結果確定。
第十一條 工業強基工程扶持計劃
(一)國家工業強基工程項目配套資助
1.資助方向:支持企業承擔國家工業強基工程項目建設。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申報單位已獲得國家工信部工業強基工程建設項目資助且該項目未獲得過市級財政資助;
(3)國家資助資金實際到賬時間為申報項目當年的前2個年度內。
3.資助標準:事中資助。按照國家資助額度的50%給予市級財政配套資助,單個企業最高資助1000萬元,國家和市級資助總額不超過項目投資總額的50%。
4.評審方式:無需評審。憑工信部資助下達文件申請。
(二)國家工業強基工程推廣應用項目
1.資助方向:支持企業參與國家工業強基工程產品和技術推廣應用。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申報單位參與國家工業強基產品和技術推廣應用,且完成國家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方案的驗收;
(3)申報項目須在國家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方案驗收批復之日起2年內提出,項目投入的資助時間自批復之日起至企業提出申請之日止;
3.資助標準:事后資助。按照項目實際投資額(含中試、檢驗、檢測、認證、用戶體驗、培訓、專業學術會議和專業期刊信息發布等投入)的5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最高資助不超過500萬元。
4.評審方式:對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專家評審,專家評審通過的組織專項審計。資助計劃按評審分數擇優原則,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和專項審計結果確定。
(三)市級工業強基工程建設項目
1.資助方向:支持企業開展以提升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工業基礎能力為核心的項目建設。
2.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符合國家工信部發布的年度工業強基工程重點突破方向或符合市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3)未曾獲得國家工信部工業強基工程建設項目資助;
3.資助標準:事后資助(配套資助)。按照項目申報前2個年度實際投資額的1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4.評審方式:對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專家評審,專家評審通過的組織專項審計。資助計劃按評審分數擇優資助原則,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和專項審計結果確定。
第十二條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扶持計劃
(一)資助方向:支持企事業單位和行業組織開展產業共性技術開發、質量認證、計量測試、檢驗檢測、數據挖掘、信息服務、設備共享、管理服務、人才培訓等多功能服務平臺建設及服務的項目。
(二)申報條件:
1.符合申報項目基本條件
2.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具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服務定位,提供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制造、時尚制造、安全制造等領域的產業共性技術開發、試驗驗證、檢測測試、研究咨詢等技術與信息支持服務;
3.申報單位應擁有對外提供公共技術服務的專業人才隊伍,總人數不少于15人;
4.申報單位具備對外提供公共技術服務的場地條件,場地面積在200平方米以上(含200平方米);
5.申報單位用于研發、檢測及技術服務的設備原值不少于100萬元。
(三)資助標準:事后資助。單個項目按照不超過申報單位上年度實際投資額(含平臺硬件設備購置、軟件開發與購置、測試化驗加工、場地、人員、勞務、專家咨詢、國際合作交流、知識產權等投入)的30%給予資助,其中對固定資產投入的資助比例不低于40%,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四)評審方式:對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專家評審,專家評審通過的組織專項審計。資助計劃按評審分數擇優資助原則,綜合年度資金規模和專項審計結果確定。